
360Wh/kg半固態電池搭載低空飛行器年內首飛!蜂巢能源提速固態技術產業化進程
9月11日到14日,第二十一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(泰達)國際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辦,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受邀出席。在本次論壇的綠色化新方案專題中,楊紅新圍繞“固態電池產業化與下一代電池技術布局”議題,發表了題為“蜂巢能源固態技術演進與產業化進程”的主題演講,系統闡述了蜂巢能源在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領域的多項突破性進展,并首次公開其全球首創的“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”,標志著蜂巢能源在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。

自研工藝突破半固態量產瓶頸
蜂巢能源成本最優兼容現產線
楊紅新指出,當前鋰電行業正處于“深化當下、攻堅中期、突破未來”的三步走戰略階段。蜂巢能源在鞏固液態電池技術和市場優勢的同時,積極推進半固態和全固態電池的研發與量產布局。他強調,半固態電池作為相對獨立、廣泛應用的技術路線,已成為當前產業競爭的核心領域。
在半固態電池方面,蜂巢能源自研的“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”成功攻克了量產中的多項技術瓶頸。該工藝通過極性變換膠液配方和仿形梯度熱壓技術,實現了電解質層從隔膜到極片的高效、均勻轉印,轉移率從早期的約20%大幅提升至95%以上。這一技術不僅完全兼容現有產線、無需額外設備投資,還在加工精度、良率和安全性方面帶來顯著提升:HIPOT良率提升10%,壓差不良率降低6%,安全性能提升50%。

半固態獲歐洲豪華品牌訂單
低空經濟領域實現年內首飛
楊紅新表示,結合高鎳正極材料,該工藝已成為行業成本最低、最具規模化量產可行性的半固態電池解決方案。蜂巢能源已建成2.3GWh半固態電池專用產線,并已完成第一代270Wh/kg方形電芯的開發,計劃于2025年11月C樣批量試制。該產品已獲得歐洲知名品牌電動汽車訂單,并成功定點央企eVTOL項目。同時,蜂巢能源正在開發面向量產的能量密度達360Wh/kg的軟包半固態電池,已向一家低空飛行器的央企正式送樣,并計劃于今年實現首飛。

全固態制備工藝化繁為簡
熱復合疊片突破制造難題
在全固態電池領域,蜂巢能源憑借其在疊片工藝方面的深厚積累,提出了行業領先的制造方案。疊片結構極片受力均勻,無卷繞工藝中的R角界面失效問題,顯著提升了全固態電池的循環壽命。此外,蜂巢能源創新推出“熱復合疊片”制備工藝,將轉印、模切、疊片、靜壓四道工序集成一道,使生產效率提升100%,大幅增強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可行性。
技術方面,蜂巢已實現從材料到電芯的全棧自研能力:開發出高空氣穩定性的硫化物固態電解質,4小時高濕環境下離子電導率保持率超93%;推出全固態適配正極材料,克容量超過220mAh/g,可穩定循環1200次以上;成功制備出20Ah全固態電芯樣品,能量密度達380Wh/kg,循環壽命超過450次。蜂巢能源早在2022年就已推出20Ah硫化物全固態電池,是中國首家實現該容量級全固態樣品的企業。

先半固態,后全固態
應用領域多元化布局
根據規劃,蜂巢能源將在2025年底完成10Ah級、400Wh/kg全固態電芯體系開發,2026年第一代半固態量產爬坡,第二代400Wh/kg半固態電池進行開發;2028年推出第三代450Wh/kg半固態電池,并計劃于同年開發出70Ah以上、500Wh/kg純固態電池。
楊紅新強調,蜂巢能源堅持“先半固態,后全固態”的產業化路徑,兼顧技術成熟度與市場接受度,逐步推動固態電池技術的商業化落地。除了新能源汽車,公司也積極布局低空經濟、機器人等新興領域,并與多家車企及飛行器制造商達成合作意向。他指出,全固態電池雖潛力巨大,但目前成本仍為液態電池的5-10倍,量產仍面臨材料、工藝、產業鏈等多重挑戰。


最后,楊紅新呼吁行業攜手共建中國固態電池“新生態”,“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,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”。
蜂巢能源以半固態與全固態雙軌并行的技術路徑,兼具落地效率與前瞻視野,展現出引領下一代電池技術變革的戰略決心。蜂巢能源正以實際行動,助力中國在全球綠色能源轉型中從“跟跑”邁向“并肩跑”甚至“領跑”,為構建可持續的未來能源體系注入強勁的中國創新動力。